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1张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潮人潮事

来源: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




非遗

之美

潮阳英歌

    国家级非遗项目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2张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3张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4张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5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后辈的应尽之责。


英歌舞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6张


关于英歌舞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从祭孔的仪式中得到启发:有人说是受戏曲舞台上所演的梁山泊好汉的故事影响,从舞台搬向广场,从少数演员的舞台演出化成群体性的广场表演;也有人认为是受农村游神赛会传统节日摆花灯屏或纱灯屏和赛桌等的启发而演变来的,甚至还有外江戏说、少林寺说。但相比较而言,“及时雨”说、秧歌说和傩舞说这三种说法较为合理。


潮阳英歌舞是汉族民间广场情绪舞蹈,是傩文化的沿革、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而逐渐演化成英歌舞。舞蹈独特的表现形式融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尽显阳刚之美、稳健之美、粗犷之美。潮阳英歌舞在流传、转化中形成了不同的英歌流派和风格。2006年5月,潮阳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7张


英歌舞的舞蹈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8张


若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它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构成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舞时舞者形似醉汉,别具神韵。中板英歌的节奏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五棒、打七棒构成一组动作的,也有打八棒、十棒、十一棒、十三棒构成一组动作的,锣鼓点与慢板英歌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后者则是连续敲点。其特点稳健中见潇洒,古朴中现圆活。快板英歌的节奏快,鼓点紧,并随着队伍的阵势开合而多变,所用的英歌槌较短,运槌灵便。快板英歌一般分为对打套式、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三类。


英歌舞的元素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9张


1.戏剧的元素

潮剧是南戏一脉传入潮汕后与潮汕的民歌、方言结合后产生的。潮剧最早剧本《荔镜记》已有四五百年历史。英歌舞中梁山泊好汉形象、脸谱及气氛,则是受《水浒传》和外江戏《攻打大名府》的影响。


2.军队行军打仗阵法和武术元素

南宋末年潮汕民众与“王师”同仇敌忾抵御元军,潮州城破之后被屠城。传说当时远离政治中心的潮汕乡村以英歌舞为名练习武术,演练阵法,伺机驱除外敌。从目前英歌舞的图形、阵法、动作看,其行军打仗、武术特征十分突出。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10张


3.中国主流文化儒释道尤其是道教文化元素

英歌舞表演人数有36人,72人,最多为108人,这主要源于道教影响,是道教36天罡,72地熬,108星宿的象征。清代英歌舞舞者背着两把桃木剑,后来把桃木剑直接画在舞者上衣背后,明显受道士用桃木剑做法事的影响。


4.潮汕民间信俗及节庆活动文化元素

自古以来,潮汕民间文化、节庆活动十分活跃且充满喜剧色彩,英歌舞常充当开路先锋角色,走在浩浩荡荡的队伍前面,轻松地打出一条道路,打出一片场地,英歌舞所到之处一片欢腾!英歌舞的成长与民俗节庆活动不无关系。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11张

1.晋唐时期

潮州设府,潮阳设县,中国主流文化对潮汕的影响加强并逐步成为当地主流文化。韩愈刺潮,兴办教育,多次举办官方祭祀等事件,对原始舞蹈等原始文化产生引导作用,如当时祭孔活动队舞的出现,说明带有自发元素的原始舞蹈艺术向模式化发展。这个时期是原始舞蹈艺术嬗变演化为英歌舞的一个较大契机。


2.北宋时朝

三山囯王、双忠庙会等信俗带来民俗文化活动的兴旺,为原始舞蹈提供广阔的舞台,原始舞蹈艺术进一步嬗变并成为底层民众的重要文化娱乐活动。


3.南宋末年到元初

战火频繁、刀兵不断的时期也是英歌舞受军傩、部队打仗阵法及武术影响的重要时期。这是英歌舞阵法、形态、情绪、气氛的一次嬗变。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12张


4.明朝中后期

英歌舞吸收戏剧营养,引入梁山故事,打造梁山好汉形象,使用戏服戏面。此时的英歌舞已具备今天英歌舞的形态,并且可能已经使用英歌舞的名字。


5.明末到民国

英歌舞出现了英歌前、中、后棚之分和跳英歌、扣英歌、唱英歌之分,英歌舞的体量膨胀,内容世俗化,功能从娱神向娱人转化。


6.新中国成立之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英歌舞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义文艺方针的引领下,华丽转身,成为民间艺术,完成了娱神向娱人的嬗变。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13张




文章来源:持恒书屋

非遗之美 | 潮阳英歌,振臂起舞,燃魂英歌 最新资讯 图14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潮汕视窗

   特别声明    本页内容仅供参考,版权终归原著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